1
 
对外开放情况
1.2 社会开放和科普工作
 
实验室一直坚持“科技发展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运行管理理念,积极推进实验室的社会开放和科普工作。实验室从务实高效出发,对外开放采用多种层次和形式,主要包括科研、科教结合和科普三个方面。
 
科研方面,实验室的重要科研设备都不同程度地对全国乃至全球分子影像科研人员开放。
 
Ø  实验室的核心软件MITK/3DMed对科研界开放
 
Ø  实验室的重要设备生物医学成像实验平台通过中科院公共平台、开放课题等形式向社会开放
 
科教结合方面,实验室通过联合改进成像实验平台、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接待高校学生实习等方式积极推进与高校的合作。
 
在科教结合方面,实验室一直以带动医院、高校分子影像科研和教学发展为己任。一方面通过联合改造多模态分子影像成像实验平台,与301医院、佑安医院、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医院、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这些医院、高校提供稳定的科研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为高校输送高素质分子影像科研人员、提供实习和校外实践场地等。同时,高校也为实验室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研究生。
 
科普方面,实验室通过接待社会公众参观和承办或接待分子影像特色科学夏令营等活动来提高公众对于医学影像前沿技术的了解,在国内大型科技活动展览、央视媒体、科普期刊、中小学生宣传等多方面、多层次进行。
 
1. 2015年5月16日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分子影像肿瘤手术导航系统亮相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并受到刘延东副总理、郭金龙书记、万钢部长、王正伟主任及北京市科委闫傲霜主任等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图 0-1)
 
 
 
 
 
 
图 0‑1.
2015年5月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
 
2. 2015年08月中央电视台4套中文国际远方的家栏目组《暑假去游学 健康科技 分子影像》来访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图 0-2)
 
 
 
 
 
 
图 0‑2.
2015年8月中央电视台以实验室为对象的科普节目
 
3. 2014年6月新华网、7月科技日报、9月中国科学报分别报道了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临床研究进展,为社会公众科普分子影像的临床研究(图 0‑3)。
 
 
 
 
 
 
图 0‑3.
2014年6月、9月科技日报等新闻报纸和网站报道了实验室相关工作
 
4. 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分别于2014年第5期《生物产业技术》发表题为《积极研究新一代分子影像成像技术 发展我国高端医疗设备产业》、2015年第10期《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发表题为《新型内窥镜成像系统的研究进展》、2015年第6期《生物产业技术》发表题为《基于光学分子影像的术中肿瘤精确导航技术》等分子影像相关的科普文章(图 0‑4)。
 
 
 
 
 
 
图 0‑4.
2014-2015年实验室的科普文章发表于《生物产业技术》杂志
 
5. 实验室积极参加自动化所“科技之光”开放日科普活动,为200余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开放(图 0‑5)
 
 
 
 
 
 
图 0‑5.
2013年中科院“科技之光”开放日科普活动
 
6. 为北京市教委推出的中学生“翱翔计划”培养了包括人大附中在内的多家知名中学的高中学生4名。